close
未命名.jpgF
(一)名相
 
有些弟子是白紙一張,聽大士說法不記錄,也不提問? 還是過去修了太多的文字佛,可以不必聽大士說法,認為和尚講的才對?弟子不知大士所言均為做完之後的文字? 一個人如果每天只會背食譜或講義,能煮出一道菜嗎?
 
不是任何人能跟著大士走的,機緣未到的人,或過去生沒學過佛法的人,是不可能來到這裡的,因為大士無法從頭開始教,是非不分,不努力學習,會推卸責任,貪生怕死,懶惰吝嗇的人,是不能進【慈悲門】的,本質不好的人,大士要教很久,因為大士沒有多少時間待在欲界了,所以大士{賞罰分明},來此必須將人的面子慢慢拿掉
 
每個人對【名相】的看法與解讀各有不同,所以角色不同,人的內在靈魂年齡亦有所不同,外表與內在更不可能相同,人不光是只看外表,而是要看靈魂能否與時俱進,能力是否一直增長,佛法所教就是如何讓人增長自性能力,不僅能幫助自己更能利益眾生,無一定之角色,講話,談吐,音色,若能與眾生結善緣者,才是佛。
 
一個貧窮的人是無法【安貧樂道】的,懂得佛法的人,是必須幫助他提早經歷,陪伴走過,而非一昧阻止,但此人必須自己經歷且擁有過,才能夠引導他人,(貧=不足,沒有),如世尊因捨富貴而出家與貧窮人一起生活,用行為示現貧窮並非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不知足,因為貪才不快樂,世尊曾貴為王,今雖布衣粗食,依然開心知足,等其了解到{貧即是足},就不會因不足而產生貪念,才可【安貧樂道】。
 
(二)【傲】與【慢】
 
之前大士就提過@@功德會的事了,只因當時大家都相信光頭的最大對嗎? 行善要用自己的錢去行善才有功德,用他人的錢做善事是不可能有證量,也修不成正果的,【證量】是用自己的能力,跟許多人結善緣,行善佈施而得稱為【證量】,他是個事實,這個事實是須要用時間換來的,而非編造的
 
學佛不是要搞募款,任何人都想成立一個財團法人,大家想想,在【慈悲門】,大士要將這些弟子的心共同凝聚在一起容易嗎? 那為什麼這些慈善團體,那麼快就能把這麼多人的心凝聚為一顆心? 一起做一件"大事"? 大士做了"擋颱風"這一件大事,有去聚集那麼多人,募那麼多的款嗎? 大士在超渡時,也沒有聚集那麼多的人才能超渡啊? 那行善的時後為何要募那麼多的款? 每個人量力而為就好,為何要拿"我能力不夠,所以須要大家一起幫忙!"這是不是一個藉口? 想想看這是付出又不是獲得? 那這些人為什麼要和你同心同德呢?
 
有能力拿卻無能力給,有能力吃卻無能力煮,有能力病卻無能力醫,有罵他人之能卻無罵自己之力,有原諒自己之能卻無原諒他人之力......,一個人什麼都不想學,又不願做,只想獲得,但又沒有能力回報或讓大家看到其才華,這就是【慢心】。若有一技之長,表示自己有給的能力,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使他人受益,擁有獨樹一格的能力,此為【傲氣】
 
傲者因為自己很強而不再聽他人的建言,慢者因為不願承認自己很弱而不聽他人的教導,所以傲與慢都是使人靈魂不能再成長的原因
 
學佛要先學會觀察人性,觀察自己的不足,每日皆觀察自省一次,是否起了傲慢之心,起了五毒之心,這非常重要,佛的境界就是能看到一體多面,世人若皆無法淨化自我的唸頭,世界將永遠不會進步。
 
自尊心大的人,擔心被批評怕受損,所以只說不做,妄自尊大的結果就是批評最多,所以人要虛心求教,反而不會遭受太嚴厲或過多的批評。
 
如果看不起弱小的人事物,是無法跟大士的,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起嗔心,慢心,就無法跟隨大士學法,相反,一昧只想當弱者,不求上進.無法讓大士看到弟子的成長,也不能跟隨大士學習,因大士會將弱小變強大,若五毒不除,只會離大士越來越遠。
 
因善惡的重樣性,所以大士傳法屢屢受阻,大士所見台灣之關鍵在於善惡不分,賞罰不明,只要做到人人賞罰分明,整個世界會因此而改變,國家政府,社會結構也都會改變
 
 
叩謝大士開示
 
隨天記錄 2015.03.03
http://lily3691.pixnet.net/blog/post/412459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苦甜 的頭像
    苦甜

    萬物靜觀皆自得

    苦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