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配方的重要觀念
近來衛生署加強查緝及消費者意識抬頭,因此我們很常見到偽劣化粧品上新聞版面。這些化粧品經常是添加明令禁止的藥物,因此都是主管機關查緝的重點。
很多化粧品的賣家或工廠,總是脫離不了在十幾二十年前的經營模式,還是再添加這些禁藥,總是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事,為了達到使用效果及顧客滿意度,只好一直留在老路子上。
雖說現在是2011年了,市場上還是有很多是添加汞、對苯二酚、A酸、類固醇及抗生素...等禁藥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有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都不寫代理商及工廠的地址,或者,就算是寫了也根本找不到人,或者些一堆英文或日文(當然近來還流行寫韓文)這些都是要規避查緝處罰的手段。
難道不使用這些禁藥就一定沒效嗎?
答案是:錯
這可分成兩個方面來說:
首先是配方設計者,根本對藥物的特性一知半解,只是聽說某個藥物有效,就直接拿來使用,該設計成親水配方還是親油配方?根本就不清楚,甚至連藥物的活性都沒有注意到。
在這樣情況下所開發出的產品,當然是浪費湯藥,徒勞無功
再來是使用者的心態不對,目前以個人的經驗來看,市場上可以接受的效果呈現期可分成下列三種:
美白產品:3~7天,耐心好一點的是14天
痘痘用產品:一天後
敏感用產品:幾個小時之後
這是消費者及賣家的心態,很難改正,也因此才會讓少數的廠商願意冒險添加禁藥。
~~~~~~~~~~~~~~~~~~~~~~~~~~~~~~~~~~~~~~~~~~~~~~~
很多配方設計者,根本搞不清楚配方裡該怎麼設計?
添加了一大堆多成份,結果還是沒效...
常見的對苯二酚是知名的美白藥物,很多人迷信,只有它才有效,然而是這樣子嗎?當然是錯!因此才會查緝到這些違規的商品當中的添加量都出超管理標準許多倍。
對苯二酚是可以讓皮膚變白,但卻不會讓皮膚上原有的斑點消失,而且通常都是皮膚白的人,斑點才會顯得特別明顯,像這類的客人,就算你給它加到1萬倍高的濃度,那斑點還是一樣穩如泰山,一點點都不會消失。
因此回過頭來說,如果配方設計者有清楚的皮膚生理機制的觀念,就可以輕鬆的架構出一個配方中該有成份,而沒必要出現的成分就不用添加了,這樣也可以降低成本,減少變質的變因。
很多人都在找效果很好的美白藥物,甚至在噱頭上大出奇招,例如:Alpha-Arbutin、Beta-Arbutin及D-Arbutin,然而效果真的是這樣好嗎?市場反應證明一切,這些藥物依然被認為是效果不佳。
這問題就出在對藥物的特性不了解,或者是基質配方根本無助於藥物進入皮膚,所以無法呈現效果。
因此我建議,要開發配方時,主要功能一定要明確,不要All in one,特別是功能性保養品。
針對主要的藥物來設計一個好的基質承載配方,讓藥物可以穩定在當中,讓藥物的活性可以穩定,不會提早失效。
每種藥物都有它的溶解特性,不是把藥物混進去就等於成功了,事先的分散溶解很重要,該油溶就油溶、該水溶就水溶,事先先處理好,再加混入基質中。
其實這些不是什麼撇步(秘方或機密),這些資訊都可以在藥物學或藥物調劑學...等等的書籍中可以找到的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