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問:學佛人打坐時,若有很多念頭,常常無法放空,慈悲門的弟子們都是如何克服呢?
弟子A回答:(1)弟子剛開始打坐,也是念頭很多,弟子會專注在一個點,可能眉心或正前方。
(2)弟子發現自己修行過程,冤親超渡完,過去的自己超渡完。冤親念頭不影響,過去的自己不痛苦而且有目標,漸漸念頭就少。
弟子B回答:弟子發現有很多念頭時,會唸大士聖號或法身咒或普渡真經,將精神集中,專注在持咒唸經上。
弟子C回答:弟子剛開始也是念頭很多,東想西想無法專注,後來經過地德師兄的指導,專注在眉心前的ㄧ點,之後就比較能放空。
弟子D回答:弟子剛打坐時常會有很多念頭,一開始很單純的想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樣物品上,很專心看著它。
後來大士降下淨心神咒,弟子唸了一段時間,發現念頭會少了很多,五毒少了,開始慢慢放空,觀想自己是任和一物,可以自在變化。
現在則是打坐時,往內觀自己,卻發現可以看清一些事,想法也會不同。
弟子E回答:弟子在打坐前會先作深呼吸,然後開始唸淨心神咒,直到心平靜了!靜坐中沒有很多念頭,謹是往內觀,靜坐是處於放空狀態。
弟子F回答:弟子是觀想這世間所有的一切終究會消失,自己沒了色身只是靈魂的狀態,來讓自己的念頭清淨。
弟子G回答:弟子打坐時都一直念淨心神咒,心經
越念心越靜。也有剛打坐時,就立即嘔吐的時候,
吐完後,休息一下再打坐。若心念太多時,弟子就停止打坐,專心念心經後再打坐。
弟子H回答:弟子自今年2~9月,唸經打坐兼睡覺,已很少上床,遇到雜念時,弟子是可以馬上放空及斷念頭,不過這些日子來雜念不多,反而是在作書籤時,雜念不時出現。
弟子I回答:弟子來慈悲門初期,因業重的關係,念頭相當的多,感謝大士超渡冤親過後,一次比一次減少雜念,業障減輕了,弟子就比較能安住。
弟子J回答:弟子目前一樣唸頭很多,所以當雜念一起,便很快有所警覺的馬上轉念,並想像自己坐在一根很高的木頭上,一個不慎便會跌落。如此自己念頭即可較為專注,妄念相對少,唸咒與打坐時間也會長一些。如同少林寺武僧練禪定的模樣,可單腳合十站立木樁,隨天才想出此放法。
弟子K回答:弟子現在打坐念頭還是很多,無法專心,弟子會改變自己先唸淨心神咒再打坐。
弟子L回答:弟子都將時間用於唸淨心神咒與普渡真經,較少打坐。唸經咒時還是有很多念頭。
弟子M回答:弟子初期,依大士所授,打坐之時,先練習將氣息調整,觀想吸氣引入丹田部位,暫作停留再慢呼,觀想呼氣由丹田呼出。初階練習,弟子花費半個月才調順!進階觀想自身氣息留遍整個身體,歷時一星期。往後打坐過程是,心隨境而走,慢慢境隨心而走。最後,弟子打坐,不再有念頭,進而入定!
大士開示:
人們應專注在當下的這一念心,禪定有利於自己及身邊的人。修行本不可跳級,不可能一步登天,要一步一腳印踏實修。
打坐中的妄念將使修行者走火入魔,必須服從大士指導才不會脫離大士的法界。
在大士法界裡,保持住對大士,對自己的信心始終如一。不在大士法界裡,就不在受大士保護的範圍。
不要因為有挫折困難而改變自己對一切人事物的善念, 弟子們應該要隨時接受大士給弟子的道考才是。
大士問:人們向觀音菩薩祈求時,有給菩薩不答應的空間嗎?
弟子A回答:沒有~人們認為菩薩應該要答應人的祈求。
弟子B回答:人們向觀世音菩薩都要求菩薩立刻回應。
大士開示: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的知見是正確的,那麼應該是自己要先做到再來要求觀音菩薩!
自我大的人,通常不會照顧他人,所以大士要傳播佛法,讓每個人都能增長照顧身邊家人的能力。
為什麼人會覺得自己不重要呢?是因為得到的讚美太少,但是得到謬讚太多的人,又會生起傲慢心。
弟子A回答:自甘墮落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會覺得自己不重要。
弟子B回答:弟子以認為自己重要的人為思考點,反證之。
認為自己重要的人,會以讓眾人好,減少眾人損失為生存目標。學習一切幫助眾人,擔當責任不推卸逃避。有使命感,以眾人生存進步為志向。勇於承擔困難面對阻力,抗壓性高,因為自己的鬆洩會影響眾人。
時時要求自己,精進自己,並引導眾人正確方向。所以會時時充實自己各方面知識。不依賴,獨當一面,果決不猶豫,觀察敏銳,全面思考。
以上為認為自己重要的人的想法行為。
認為自己不重要的人,以上反證之。
大士開示:人類所創造的宗教派別實是因應人類苦難沒有安全感的產物。慈悲門是因應人類的自我太大,善惡不分導致冤冤相報而產生。
每個人都有缺點,大士希望人人都有自覺的能力,有不斷學習的動力,有改錯的勇氣,不要放棄自己,
更不可造惡令人受苦,讓他人放棄了心中的善念。
只聽讃美不聽批評!只批評別人卻不讓別人批評自己!都不是真正在學佛修行的人會有的知見。
因為既然認為自己是已經完美的人,那就不必來慈悲門修行了。弟子如果不信大士,就不會虛心接受大士的指導。
慈悲門的弟子是欲界眾生離苦海的明燈,不可自滅。
鏡空整理 2014/09/09
引用自:http://blog.udn.com/chhsucl/17106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