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落海,旁人欲救。
溺者言:吾不信,汝可救。
旁人言:汝要「信」可救、汝應「願」登岸、汝欲「行」此事。
溺者復言:吾要靠己之力上岸。旁人搖頭嘆:無知眾生。
此人終於溺斃!
您是否還輕視念佛?懷疑念佛?不肯念佛?
不要跟自己的生死開玩笑,「自力」雖是可取,若再藉「佛力」定是穩當。
何況「開悟」離「成佛」,相差甚遠;
念佛則不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若能去極樂世界深造,何愁不開悟,何憂不成佛!
一、何謂修行
所謂修行,即是修正錯誤的知見、言語、行為。錯誤的知見,名為「邪見」。它怎麼生起?《壇經云:「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將邪見,修成正見,才有正確的一切行為。
二、修行益處
1、身體健康一心理影響生理,心理有壓力,故身體時時緊繃,要觀察身體的狀況,探求心理的因素。
2、情緒穩定一觀照念頭,不易生起情緒;若是生起,可馬上降伏。
3、工作順利一身心狀態良好,抗壓性高,自然做事順利。
4、容易相處一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故好相處。
5、生活踏實一明白用心生活,時時活在當下故踏實。
6、足知常樂一盡心付出己之所長,盡力為別人來服務,所得回報純屬自然,故常樂。
7、不憂不懼一不憂一切事,不懼所有人。
8、不卑不亢一對己有信心,故不卑;對人有謙卑,故不亢。
9、不取不捨一隨遇而安,故能隨緣自在。
三、如何應用
一般人常誤認佛法,信徒不瞭解佛法,初學卻不明佛法,已學不會用佛法,這些原因造成多數人對佛法的誤解及排斥,故常有人言:「退休再來學」或說:「第一顧肚子,第二顧佛祖。」之話語。
事實上「肚子」跟「佛祖」並不衝突,「事業」與「學佛」並不相礙,二者反而是相輔相成,因為學佛就是學智慧,有了智慧,事業才能成功;有了智慧,才能化解危機;有了智慧,才能蒸蒸日上;有了智慧,才能永續經營。
作者釋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