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社區大樓一樓有個不大不小的
中庭廣場
因為有個廣場可以活動
所以家中若有老人家
都會出來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進出時經常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
獨自坐著輪椅
默默注視著往來人群
久而久之我也習慣碰見她時
就對她點頭微笑
而她總是用個迷濛深邃的眼神
不發一語的盯著我瞧

我常在想
她看著我時到底心裡在想些什麼?
是在羨慕我還能活動自如?
還是看著我在緬懷她自己的年輕歲月?
是感嘆歲月的無情流逝?
還是不甘心就這樣年華老去?

而我自己
到了她這個年紀又會在哪裡?
我不知道答案也無法想像...

我只是想起
年輕時常常為了一些小事跟母親起衝突
結婚前不懂得為他人著想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總覺得長輩的關懷是種壓力
等到自己結婚生子孩子慢慢大了以後
我也變得跟我母親一樣愛嘮叨
常常跟孩子們鬧的不愉快
 而影響了親子間的關係

靜下心時 我會想
 如此
周而復始要到何時方才罷休?
如此做到底值不值得?
孩子被我罵時的心情
是否跟我年輕時一樣的不耐?
以前母親唸我時
是否也跟我現在的心情一樣的無奈呢?

我正好處在兩個世代的中間
反而讓我更能體會這種年齡
身份轉變的微妙與尷尬
我以前就經常在思考這些
回憶啊 生命啊 永恆啊 ..等等的問題
就像中庭那位白髮老婆婆給我的一個眼神
都能讓我想的如此深遠
唉....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啊?


 

 

不過
現在這些問題對我而言
似乎已不再是那麼的重要了
自從遇見"花化魚籃觀世音菩薩"
開啟了自己對宗教的因緣後
深感修行也算是在學習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 如何處於當下
想太多於事無補
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深淵
 無法解脫

我想世人處於多元化的時代之中
在人我接觸當中
除了肯定自己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外
更應懷有一顆包容的心胸與態度
去欣賞與接納他人 (家人)
所以
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
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若希望別人對你付出 你卻從未付出過
哪能體會捨與得的真實意義
先問自己如何待人
再把往外看的心 回轉過來看自己
時常觀照自己的行為舉止 
進而檢討與懺悔自己
把舊有的習氣和包袱放下
人間處處都會是淨土 人人都會是菩薩
如此何來煩腦?
何能不自在呢?

每個人在世上都是單獨的個體
誰也不屬於誰 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 
如何將自己的缺點轉變為優點
進而幫助別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本來社會百態就猶如一面鏡子
境由心轉莫讓由境來轉心
 心平氣和平 空間會更寬廣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苦甜 的頭像
    苦甜

    萬物靜觀皆自得

    苦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