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年前為了不讓我終日埋首在經書堆中
老頭買了我最愛的考古書籍"曠世絕響 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記"給我看
此招果然奏效 才看了幾頁馬上被那玄疑緊湊的發掘內容所吸引
厚達460頁的書我幾天就快看完啦!
幾度還為書中內容引起我內心的激動與澎湃不已呢
尤其看到出土的整組保存了兩千多年還完好如初的編鐘上所刻銘文
為破解一字之意就可以動員全中國各大考古歷史學家提出不同見解
加以討論引經據典到翻天覆地的地步
真叫人不得不拍案叫絕到五體投地的地步啊~~真是佩服至極

可惜昨晚在唸金經剛經時越唸喉頭越癢一只想咳 心想不妙...
果不其然當夜就開始狂咳到今天了
就剩幾頁的書也不讓我看完....唉
希望快點好起來 過年其間真不想用來養病啦 太浪費了

ps. 還好這幾天天氣滿差的 大家都不必出門
 心裡平衡許多 嘻嘻 .....

內容簡介:

曾侯乙墓的發現與發掘,改變了世人對西元前五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的認識。它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境內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譚維四,曾侯乙墓發掘現場總指揮,前湖北省博物館館長。

一九七八年,武漢軍區空軍駐湖北省隨縣擂鼓墩雷達修理所,在劈鑿山崗建造廠房中, 意外發現了白膏泥、排列有序的大石板和一個圓形盜洞,湮沒沉寂了兩 千多年的擂鼓墩曾侯乙墓顯露人間。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盜洞的隱密、墓穴內巨大豪華的木槨與主人彩繪棺,連同二十一位陪葬女性屍骸盡顯人世。而墓內出土的 一萬五千餘件隨葬品,和九件(套)國寶級珍貴文物,特別是六十五件總重量二.五噸,完好無損,音色純正優美,仍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的青銅編鐘,令人矚 目,舉世震動,被譽?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本書以紀實手法和文學形式,詳盡描寫了曾侯乙墓發現、勘察、發掘的全過程,對古代 的喪葬制度、盜洞形成的年代、盜墓賊進入洞後的奇特遭遇,歷史上的 曾國與楚國的關係,以及曾國滅亡的大體時間和歷史事件作了盡可能的追尋探索。通篇文筆燦然,故事起伏跌蕩,波瀾壯闊,堪稱當代中國最為優秀的考古文學代表 作品之一。

如同世界上許多重大考古發現都肇始於野外修路造房、挖坑築壩一樣,曾侯乙墓的面世,源於當地駐軍的一次偶然施工,它的發現與發掘,改變了世人對西元前5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的認識,同時被譽為20世紀中國境內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曾侯乙墓所在擂鼓墩,位於湖北省隨縣城西郊水河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杜越椒叛亂奔隨,楚莊王率師追擊,至此築百尺高臺擂鼓進軍追敵,擂鼓墩因此得名,但後來的歷史已不可考。

1977 年春,空軍駐湖北省隨縣擂鼓墩雷達修理所官兵,在東團坡的小山岡上擴建廠房,1978年意外發現白膏泥、排列有序的大石板和一個圓形盜 洞,湮沒沉寂了兩千多年的曾侯乙墓自此顯露人間,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盜洞的隱密,墓穴內巨大豪華的木槨與主人彩繪棺,連同21位陪葬女性屍骸盡顯人世。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曾國名叫「乙」的王侯,依據墓葬中物品上的銘文和碳14測定,考古人員得知墓主入葬的年代應是西元前4百年左 右。 曾侯乙墓因為 處於地下水之下,埋葬後不久,地下水就滲透了墓中,致使陪葬品長期以來一直處在水的浸泡之中,也因此墓中物品經2千多年沒有受損,也因為墓中有水,墓中珍 寶才沒被盜墓者竊取。

墓內出土的1萬5千餘件隨葬品,和9件(套)國寶級珍貴文物,分為青銅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金器、 玉 器、漆木器、竹器等8大類,許多器物造 型奇特,形象逼真,紋飾華美,豪華異常。特別是65件總重量2.5噸的青銅編鐘,仍然完好無損,音色純正優美仍能演奏,最為人矚目,也造成舉世震動。

這 組編鐘不僅是目前所見古代最龐大的樂隊配製,而且青銅的鑄造工藝,樂器的宏偉和完備,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編鐘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 音的高低為序組成八組,其中最大的鐘通高153.4公分,最小的通高20.4公分,編鐘的總重量達2.5噸。編鐘懸挂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鐘架上,鐘上都刻有 古老的篆體銘文,共2千8百餘字。經過實際測音,每個鐘都能敲出兩個樂音,音律準確,音色優美,至今仍可演奏各種曲調。

中國古代的統治階層極為重視音樂,認為詩歌用來激發人的精神,禮儀用以規範人的行為,而一個國家有優美音樂,則是昌盛的象徵,因此國家的盛衰,完全可以從音樂的好壞來判斷。

本書以紀實手法和文學形式,詳盡描寫了曾侯乙墓發現、勘察、發掘的全過程,對古代的喪葬制度、盜洞形成的年代、盜墓賊進入洞後的奇特遭遇,歷史上的曾國與楚國的關係,以及曾國滅亡的大體時間和歷史事件作了盡可能的追尋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苦甜 的頭像
    苦甜

    萬物靜觀皆自得

    苦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