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71.jpg

地德對輕諾寡信的看法


假設今天有個約會,如果一個給承諾給約定的人,看見有人相信你的承諾,願意等願意犧牲在那兒守候,就只因為雙方的約定而(願意付出行動),亦或跟他人約定卻遭他人爽約(不願意付出行動),這兩種不同結果出現,心中感覺如何?


看見有人給承諾,同時也可以看見另外有人在等待兌現

等待兌現的人,心裡想什麼?他會做什麼?

等待兌現的人,心裡滿懷的是期待是盼望是渴望有那麼一天,那個人或那件事會出現在他眼前

他的等待的是時光的流逝,是歲月在心中的刻痕,時間在考驗雙方,考驗ㄧ方是否願意給承諾,考驗另一方是否願意等待

考驗等待的人,是否還會等,是放棄了嗎?還是接受其他選擇呢?改弦易轍嗎?

突然想起傳說故事,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想想她為什麼等?是相信,僅僅相信一個人的承諾,可以做那麼大犧牲(青春歲月)

一個約定一個承諾,可能嘴巴講得輕鬆文字寫的豪爽,卻沒有想到對約定是要(付出行動)。

由是觀之,沒有同理心也不習慣付出的人會輕易的開支票,輕易開支票肯定會辜負很多人,犧牲他人的時間和資源(可能是一輩子或生命喔),這些犧牲怎麼平衡?


以上地德心得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苦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